找到相关内容1292篇,用时5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3)

    第二册,页七五六下——七五八下。  (28)《大正藏》第二册,页七六九中——七七0下。  (29)女人有九:指臭秽不净、、无反复、嫉妒、悭嫉、多喜游行、多瞋恚、多妄语、所言轻举。  (30)《大正...遇摩伽罗鱼王,有吞入鱼腹之危,大众齐称念佛名,鱼王就合,商人们悉脱离了灾难。依《大智度论》的说法,鱼王前生是佛弟子,因此听见佛名,就悔悟了(24)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十七第九经,讲提婆达多造害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164809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4)

    。一切凡夫,多造业。纵造善业,有漏不净。由多过失招罪苦故,名为杂染。此中业者,谓杀、盗、淫、妄语、两舌、、绮语、贪、恚、见等。能自损害,能损害他;此世招苦,后世招苦;能堕三涂诸道中。故名...。免祸者谓之无报,益趾高而气扬。律以名教,则反怪其迂。惧以鬼神,则弥嗤其妄。纷纷纭纭,嚣嚣嚚嚚,相杀相争,以盗以淫。理弗能喻,刑弗能禁,颠倒妄行,地棘天荆,茫茫五洲,行见陆沉。夫岂小忧也哉?昔作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7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4)

    ,业谓行为,亦名事业。业有二种:谓善及。一切凡夫,多造业。纵造善业,有漏不净。由多过失招罪苦故,名为杂染。此中业者,谓杀、盗、淫、妄语、两舌、、绮语、贪、恚、见等。能自损害,能损害他;此世...缘异果异,随业不同,报种种殊;由是说无作者受者,无有主宰造化诸物,但有因果感应相续生起不穷。又如善恶业道烦恼善法及界趣章说:一切界趣随业而生,善恶业道随于烦恼善法所起,由善法故造十善业,由烦恼故造十业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964968.html
  • 宗教神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——《宗教思想家论人生》总序

    苦”、“集”、“灭”、“道”)差不多可以看作一种系统的道德哲学理论,而它的“五戒十善”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、不两舌[不挑拨离间]、不[不骂人,不说人坏话]、不绮语[不花言巧语]...人的自由的角度或高度来理解和阐释宗教。按照他在《神正论》的“序”中的说法,我们的理性常常陷入两个著名的“迷宫 ”:一个是关于“自由和必然”的“大问题”,特别是关于“的产生和起源”的问题;另一个问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5665023.html
  •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略注

    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,下生人间,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等正觉。十善者,身三,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,四,不两舌、不、不妄言、不绮语,意三,不贪、不嗔、不痴也。殷者,盛也、大也。稠也,多也,密也。  ...。且得乌茶国小乘论师所制破大乘论七百颂,指摘其谬说,作破见论一千六百颂。戒日王敬师甚厚,为设大会,集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。师立量明大乘唯识之义,无一人能致难者。以贞观十九年返至长安,以所获梵本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765297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,三学具足,不假他求故也。七重栏盾者,治身、七支业故,除七垢故。七支业,谓身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两舌、、妄言、绮语也。七垢者,欲垢、见垢、疑垢、慢垢、侨垢、随眠垢、悭垢也。七重罗网者,七觉分也...摩诃劫宾那、薄拘罗、阿(少/兔)楼驮,如是等渚大弟子。  第六列众中有三:一、声闻众;二、菩萨众;三、天众。初列声闻众者,以恒随从,是内眷属故,表如来果德也。大者,示法身德。比丘者,有乞食、怖魔、破三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,此云妙吉祥。弥勒,此云慈。上首者。赞德。受持此经,则能常和合语,无有两舌,统理大众,如手臂相助;常柔软语,言音美妙。无有;常质直语,音辞寂静,无有绮语;常真实语,所言诚谛,众所宝信;无有妄语,...。  第四显用者,用是力用义,是经以灭生善为用也。  第五判教相者,此经是大乘方等经摄,二藏之中菩萨藏摄,顿渐悟人,是顿非渐。  依文解释者,大文分三:初序分,二正宗分,三流通分。初中复二:一证信序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
  •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

    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、不绮语、不贪欲、不嗔恚、不邪见。法师认为,这“五戒”、“十善”,就是要我们不做任何坏事、恶事,佛教叫作“...(亲近众生,同其苦乐,随机教化)。这是为了摄受众生,使之生起亲爱之心而皈依佛教应做的四件事。所谓“六度”,即布施度(对治悭贪,消除贫穷)、持戒度(对治业,使身心清凉)、忍辱度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3165751.html
  • 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

    rdquo;见即随老公语,往候之。诸小儿果脱衣,入池洗浴。乃抱得小儿衣还房。小儿寻后索衣,见忆老公言嘱,永不还之。小儿即,毁谤禅师,言及宗祖,师亦不应。白头老公寻至,语小儿云:“汝入师...崇拜与《法华经》信仰具有密切的关系,这一现象值得探讨。   《法华经》有《普贤菩萨劝发品》,其中称:   普贤菩萨白佛言:“世尊,于后五百岁,浊世中,其有受持是经典者,我当守护,除其...

    徐文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4365817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1)

    法身活。”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,靠佛力与自力修行。  寺中楹联言及念佛妙处的有:  门联:“欲往莲邦,须凭三业清净;勤持圣号,定获六时吉祥。”  “三业清净”,指“身”不干杀盗淫;“”不、不两舌、...证悟真理,所以禅宗语录,处处带著无限的禅机和无限的幽默感。(参见《星云大师演讲集(二)》。  六祖〈无相颂〉说:“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。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无喧。若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165970.html